close

10712909_629394933855538_6587473170071332417_n  
【早晨選書】《港都人生 鹽埕市井》,林佩穎、李怡志

佩穎和怡志都是高師大跨藝所的畢業生,一位從台東移居到高雄,另一位是土生土長的鹽埕與三塊厝人,對於高雄的老街道,他們有一種完全的迷戀。從田野調查到手繪風景,高雄老市區與老產業的歷史,讀來好看不已。

「鹽埕區的東北端在日本時代稱為北野町,意思是北邊的野埔,也是清朝統治時的鹽埕埔庄,目前仍保有一九三○到七○年代的街屋、販厝和街道,從住商混合的市場、旅館和店鋪,能窺見過去鹽埕繁榮及地方建築的美學。」

怡志的外公家就在北野町,就在現在鹽埕分局的對面,是一幢五連棟的街屋,小時候附近的空地都還能撿到「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產的TR磚。外公是那一代澎湖人移民到高雄的縮影,也是高雄港繁盛時期的記憶,外婆曾說過二戰時,她抱著大阿姨在躲避美軍空襲疏散時,被碎彈炸傷了手肘,二二八的慌亂中,也曾就近躲藏在朋友家中。

戰後,市民的生活普遍艱辛,外公將房子分租,一樓店面租給「夜東京」美容店,在巨大的手繪橫幅看板上,有兩個時尚的日本女人肖像,中間俐落地寫上美術字體,磚柱上還有一張外公擔任鄰長的藍色鐵牌;而二樓面街的兩個房間租給單身勞工居住。

也因為外公的職業是船員,《港都人生 鹽埕市井》裡寫了許多關於討海人、引水人的生活片段,還有造船、拆船這些高雄特有的行業故事。

「身為高雄人有個樂趣,就是去高雄港看大船入港,這些大船遠看壯觀,近看則好似一座小島,如何駕駛這座小島前往他方,如何讓這座小島回到陸地,是這個港區的每日作業。西子灣外頭有個大大的LED看板,會顯示O或I,O表示有大船出港,若是I則是大船要進港。」

引水人丁主任的故事,十分迷人,我們都常說港口引水人的薪資有多高,但卻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真實工作樣貌,如如引船入港?入港又要花多少時間?

「一般來說,進港大概花費兩個半到三個多鐘頭,出港則大概一個半到兩個半小時,十點鐘上去,十二點下來;四點鐘再上去,六點鐘又下來,然後下一班是九點鐘,中間兩三個鐘頭休息補眠。 」

王御風老師說:台灣的歷史記憶,由於戰後的刻意忽略,讓許多地方故事,只留存在老一輩的腦海中。曾經繁華如鹽埕,也在大家的記憶中逐漸消逝。幸好有像怡志與佩穎的行動者,將鹽埕一句一句、一筆一筆地重新彩繪於我們的腦海中。

明天晚上七點半,作者之一的佩穎,也將和叁捌旅居的老鹽埕主人承漢,一起聊鹽埕的「癡漢」人生,歡迎來參加,玩一趟不一樣的鹽埕日常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