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應該就是聖誕老人吧?只要在聖誕夜當晚上班,其他時間就躲在北極的小冰屋裡面讀信、看書,沒事就騎著馴鹿去打獵,生活好不愜意?不過,送了那麼久的禮物,聖誕老人卻始終有一個缺憾:「我很乖,但為什麼我從未收過一件禮物?」

趁著值勤前的空檔,他向賣火柴的小女孩借了火柴盒,站在冰天雪地之中劃下火柴許願,偷偷對著天空說:「請給我一個聖誕禮物吧!」

文學圈夢幻組合,太宰治擔任領隊,王離、印卡、汀汀、田袤、李雲顥、沒有鮮奶、何亭慧、何俊穆、阿丹、林傑、枚綠金、神小風、連明偉、馬千惠、袁兆昌、徐至宏、徐嘉澤、徐旻蔚、孫梓評、孫得欽、陳阿怪、陳夏民、陳育萱、黃羊川、黃默默、黃瑜婷、黃阿心、葉覓覓、曾谷涵、雍小狼、雷獸、亂舞罐頭、楊佳嫻、劉芷妤、鄭聿、鄭哲涵、翰翰、鯨向海等日港台新銳作家、插畫家、攝影人一字排開,祝你聖誕快樂!

聖誕老人的禮物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電視上香港遊客來台灣「觀賞」選舉的新聞,文字影像工作者吳易蓁有了《自由背包客:台灣民主景點小旅行》歷史旅遊書的構想,一年走遍台灣,拍照並集結成書。

易蓁說:「其實我知道,和我走在一起的是許多前輩的意志,是他們一路的帶領,希望讀者們也一起加入這個行列,不作文青,憤青,一起來做民主青年!」

易蓁的哥哥吳易叡,也是這本書的英文譯者,他說當年茱莉亞羅勃茲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希望在旅行中體驗孤獨,這本《自由背包客》反而是「承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希望透過與歷史,與昔日為民主人權犧牲者的重逢,召喚我們得以生存的虧欠與勇氣。」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籍,既書寫台灣民主運動發生的場景,也蒐集了這些場景附近好吃好玩的道地小店,既是一本民主故事書,又是旅遊台灣的深度體驗指南。而且還附有英文,非常適合送給想體驗台灣民主旅遊的外國好朋友。

《自由背包客》是一個很特別的旅遊體驗,陳澄波在嘉義的文化館,賴和在彰化的文學地圖,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的故事,
鄭南榕在台北的自由巷,易蓁很詳細的繪出每個城市、每個民主地點的小地圖。

趁著元旦、新年假期即將來到,提前規劃不同的「深度自由行」吧!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多月前整理簡宅時,發現了不少房東家裡的「家庭合照」,小時候,沒那麼喜歡照相的我,年過三十之後,竟然喜愛起他人的家庭照,總覺得裡面藏著不只是歲月爬過家族的痕跡,更多是關於照相的人與被攝的人之間濃厚的情感。

去年新思惟策劃的「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展覽,是日本知名的素人攝影師,他本業是網頁設計,但自從大兒子出生之後,就開始拍攝與紀錄「濱田家」的故事,曾 經在新思惟或駁二看過展覽的朋友,一定無法忘記鏡頭裡那兩個可愛的小男孩Haru和Mina,「繼續為孩子說故事」,那是濱田英明最深刻的情愛所在,也是 攝影所傳達給觀眾,最珍貴的收藏。

《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攝影集,三餘書店溫暖推薦,我們也從今年冬天開始,創作屬於我們的家庭相簿吧。

(圖為《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攝影集內容)

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  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  濱田英明的家庭相簿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到藝術史的書籍,是如此企畫。對於不熟悉藝術史的店員A和店員B,他們兩人都讀得津津有味,店員A說如果過去藝術史老師是用《穿越世紀的情書》來當教科書,她就不會常常翹課,店員B喊著,她想去讀藝術研究所。

為什麼一本藝術史的書籍,可以吸引著她們,我想著,除了「情書」的寫作方式,讓她們能進入這些藝術家們的內在世界,羅婉儀淺白與滿富情感的寫作方式,恐怕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婉儀不只是藝評家、藝術史老師,更是這些藝術家與作品的大粉絲,她用最直接的情感書寫藝術家的故事,也書寫她的心情。

那天和小毛老師分享這本書時,身為藝術史老師的小毛笑著說,這本書不只是藝術書,更是充滿韻味的書信體文學。

情書之外,這兩個禮拜,感謝有《穿越世紀的情書》帶著書店裡的三個人,進入現代藝術的世界(三個人不停google書裡的所有關鍵字,根本就是一趟深度的 藝術之旅),這本書,帶給書店的我們,很多的收穫。期待禮拜天下午三點,子華和夏民還有劉霽,帶來更深度的「午夜巴黎」之旅。

(圖為《穿越世紀的情書:寫給巴黎藝術家的21封信》內,21位藝術家的自畫像或畫像)

穿越世紀的情書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透過任何文字,僅從影像試圖去表達生物的原始慾望。

Nuptial Tubercles意指金魚在生殖時期所出現的性徵,外觀呈現白色圓凸狀,類似人類男性的性徵。這系列作品主要就是表達人們對於性徵隨年齡增長逐漸明顯進 而性慾產生時不知如何是好的困惑,赤裸的主角透過金魚在生殖時期所出現與自己類似的性徵,誤把金魚比擬作自己,透過觀察與跟金魚的互動了解性是什麼來比喻 現代人透過種種錯誤的方式了解性行為與面對性慾產生時的處理態度。

NUPITIAL TUBERCLES

張睿,於2009 年的生日,為自己組裝了人生的第一台擁瓜底片相機。第一次沖洗出來的畫面雖然充滿瑕疵,卻看起來無比的真實,畫面充滿雜質,像光束中的塵埃。光影雖是一體 兩面,光和影總是背對彼此卻比甚麼的羈絆都牽的緊,畫面裡缺一不可。迷戀這樣矛盾對立的光影,從此著迷於按下快門以後,將光影留在永恆一瞬的快感。從此奉 攝影為生命的追求。

現定居倫敦,為自由攝影師,作品類型包含商業攝影、生活紀實攝影。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爾芙《自己的房間》,為莎士比亞虛構了同具才華的妹妹,但受限於時代環境,只能抑鬱而終。烏拉圭的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的短篇故事集《女人》,用簡單又充滿魔幻色彩的文字,勾畫出一個個迷人精緻的南美洲女子。

女人  

讓人起死回生的巫女,吃男人的土著女人,利馬女奴隸,美國現代舞之母鄧肯,玻利維亞女軍人胡安娜,巴西女演員瑪利亞,阿根廷的國母艾薇塔...。不同的女性形象,虛實之間,編織成女人們的自由與自信。

如果看過墨西哥電影《巧克力情人》,女主角蒂塔在廚房之外,不停編織著「百納被」,當蒂塔離家之際,那綿長好遠好遠的被單,就好像女人們在有如神話詛咒的社會規範裡,那說不出的悲傷。加萊亞諾的《女人》,給了魔幻的力量,讓這些女人,釋放出能量十足的情感世界。

那是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意志,以及她們所代表的美麗智慧。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高屏溪出海口,沿海岸線,汕尾、中芸、港埔、大林埔、紅毛港、旗津、鼓山、柴山。導演李志薔沿海岸線書寫,在土地與海洋的邊緣,以他者的眼睛,不停自問自答寫下關於「李志薔」的海岸故事《臨海眺望,迎接歸來的人》。

李志薔導演應該很愛海吧,《單車上路》騎在花東公路、《候鳥來的季節》是口湖青年的歸鄉之旅,我猜想,是因為導演從小在鼓山長大的生命史,讓他寫海洋、寫漁民、寫海岸故事特別有風景、有情感吧!

臨海眺望,迎接歸來的人  

旗津、柴山、鼓山就好像是作家小時候的秘密基地,寫來特別興奮、充滿高雄人的氣口。林園、紅毛港是歸來的人重新認識家鄉的情調,啃淡著工業、漁村、難過與不難過的情感。

「一生都在泥灰裡打滾的父親,直到臨終之前,猶惦念著我這個不成材的兒子。如今,他的骨灰早已還酹這片打狗山了。風,吹過昔日父親採石的礦場,我渴望看見一兩個熟悉的面孔,換來的,卻盡是陌生的注視。」

耶誕節這一天,我們來去海邊,看看歸來的人,還有「臨海眺望」吧。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土地長出的扎實寫作,郭漢辰以大高雄母親的河流,高屏溪,作為書寫對象。漢辰說「母親河的年輪」,是我們依戀不已的故鄉,是我們最親密的流動情態。。

「午后的微風輕拂我和你的顏面。溪畔午睡的草原,在清涼的吹拂裡,惺忪醒來。此刻,我揹負著亦重易輕的記憶行囊,從溪畔出發。」

穿過母親河畔  

從下游溯溪而上,走過鐵橋,是燒紅阿爸的窯廠、猶如長龍的鳳梨田、大樹的水源地,漢辰把大樹的高屏溪故事,寫作一篇篇詩人的溫厚遊記。

在曹公圳的源頭水門,寫著清朝時代的斑駁文字,那是好久以前的高雄人,與高屏溪相遇的某個開始。濕潤了,祖先們的淚水、濕潤了,這一代子民看著過去的感動。後座力十足,關於母親之河的《穿過母親河畔》。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西子灣岸:我親愛的永無島

「好久不見。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已經離開了那麼久,每次閉上眼,好像還是可以看見那片溫暖的紅磚牆,純白色的漂亮圓柱,還有門口兩棵總是窸窸窣窣,彷彿說著悄悄話的榕樹綠蔭。

聽說新大樓已經蓋好了,弟弟妹妹們一定很興奮吧?希望下次我回去看你們之前,他們可別興奮得把新大樓拆了才好。親愛的永無島,我好想念你們。

愛你們的彼得潘。」

To:西子灣岸:我親愛的永無島

劉芷妤,很年輕的美麗作家,很輕盈的書寫風格,她以壽山山下的「紅十字會育幼院」為主題,寫出了一篇篇彼得潘送給孩子們的圖文童話。把高雄風景、文史和人情,用童話語氣書寫,是非常特別的企劃,對讀者來說,更是奇妙  的經驗。

不同個性的精靈,以及育幼院裡的孩子們,帶來了「超完美哥哥」、鄰居家的「哈瑪星」、醜小鴨、燕子還有魔鏡的故事。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的人在找路,影像中的人在找路,札記中的人在找路。大家都在找路。一邊走一邊迷失,一邊找到。」—— 張照堂

苦悶的荒謬的蒼白的無聊的火大的歲月的張照堂,仍在路上。

從一九五○年代末開始攝影以來,張照堂以豐沛的創作能量、風格獨具的眼光與文化的典範傳承,在台灣攝影史上留下深深足印。他的作品標示了台灣攝影發展歷程中現代性的重要轉捩,他所主編策劃的著作和展覽,對於台灣攝影質素與精神樣貌有著深遠的啟發與影響。


將屆從心之年的張照堂,始終沒有放棄擁有好多眼睛的想法,以他一貫酷酷的姿勢,盡其所能地把歲月的謎留在攝影上。而這期專號,是對張照堂的猜謎、對張照堂的致敬。

在這份專號裡,除了回看張照堂跨時代的經典與近期創作,並收錄由藝評家阮慶岳、顧錚與郭力昕執筆的評介專文,以及張照堂與攝影家蕭永盛、學者王雅倫和本刊主編李威儀的長篇對談 ; 同時並以鉛字版復刻上世紀六○年代張照堂發表的劇本文字,和藝術家黃華成當年寫張照堂的嗆辣短文 ; 更首度完整曝光張照堂的札記本,蒐集他自七○年代起書寫的歲月私語與塗鴉。

本期《SHOUT》則紙上重現張照堂一九七○年的十六釐米自拍實驗影片《剎那間的容顏》。快速翻動書頁時,將可在左下頁再見那張擠眉弄眼、搖頭晃腦的不安面容。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