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乾朗老師說,只要是有故事的空間就是古蹟。當有故事的空間(單一建築、街廓等等),堅固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消失的不只是硬體,不是木頭和磚頭被拆掉。高雄的根,始於打狗港灣,居民被拔離了生長數十年的土地,失了生活與記憶的根,高雄人的文化根,也被自己連根拔起。

拔自己的根,重新種下外來種,以為這是國際化。舉目國際,有先進國家是這樣幹的嗎?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築鐵路、造港口,當時的鼓山高雄港區是領事館、洋行匯集的地區,以旗後市街和哨船頭一帶最繁榮,後來因腹地不足,延伸到新濱町,後人稱為「哈瑪星」,當時縱貫線鐵路的終點站「高雄港站」,也就在此興建。

火車站前通常是一個地區最重要的商業區,因此「新濱老街屋群」在當時也就是規劃成商店聚落,昔日老旅館、高級料理店、明治製果配給所等,這些歷史紋理的元素至今依然存在。

多年之後,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從保留新濱老街屋開始,進而關注高雄的文化政策和文史保存,《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也就是會社的朋友,邀集老街屋民眾一同書寫、口述歷史的成果!


那天花媽來書店買走的第一本書就是《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或許這篇文章還可以順便給些啟發。

濱線追憶—哈瑪星的五四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