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好看。鉛字字體結構的漂亮、凸版印刷的立體感,電腦完全無法相比。」洪範書店的葉步榮先生這樣說。台灣大部分的出版社進入新的印刷紀元,只剩下洪範勉力支撐,成為臺灣最後一本鉛字印刷書籍的出版社。
活字印刷,在紙頁上,撫觸到淡淡的浮突,那是鉛字印刷留下的獨特壓痕,是老一輩讀書人指尖最初的記憶。但自九○年代電腦排版成為印刷業主流之後,以鉛字排版的凸版印刷技術逐漸沒落,鑄字廠和活版印刷廠相繼歇業。
行人文化實驗室,沒趕上活字印刷的時代,但他們企劃、出版了《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在活字即將消失的年代裡,走訪台灣僅存的數間印刷廠,拍下老匠師鑄字、檢字的認真面容,似乎為台灣一代出版歷史,留下最後的紀錄。這是「行人」,令人感動的地方。
「你看這個、還有這個,這我都不會丟,不會拆(版),以後全部都要放到博物館的!」
台北的日星鑄字行,是台灣最後一家鉛字廠,「行人」特別請他們為《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設計新的活字字體,編輯團隊說,「希望讀者能夠看見、觸摸到不同於平版印刷時代的印製品」,用心至極啊。
最後,每本書都附上一本小冊,並且詳錄全台僅存的數間活字印刷廠,「行人」說,「希望讀者能夠進一步實地走訪,用自己的眼睛、用各種角度,仔細看看這整套技藝與機具,如何發出曾經震撼歷史的光芒。」
曾經乘載知識的鉛字,消失了,而《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為我們捕捉最後一刻,這世代的青年,還能「觸摸」一次鉛字的溫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