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的一位同仁參加了《玩戲空間》的演出
從排戲到公演足足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時常可以見到她趁工作之餘背誦著台詞
對首次的舞台經驗忘情而投入
這齣劇採特殊的演出方式與觀眾互動
每次的演出內容都不盡相同
除了刺激觀眾的感官
也考驗表演者的功力
不得不為她喝采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4)
- Dec 17 Wed 2014 19:13
《玩戲空間》
- Dec 17 Wed 2014 18:47
台灣文學館的好書推薦獎
今年度台灣文學館的好書推薦獎揭曉,歡迎到書店或圖書館閱讀。
詩文
《陳黎跨世紀詩選─1974-2014》,陳黎
《台灣米》,洪素麗、馬訶蘭
《夐虹詩精選輯˙抒情詩》,敻虹
《夐虹詩精選輯˙宗教詩》,敻虹
《時序在遠方》,林餘佐
《台灣現代詩手抄本》,張默
散文
- Nov 25 Tue 2014 14:07
【獨立音樂】落葉之書《Book of Leaves》
【獨立音樂】落葉之書
失眠的時候該聽什麼歌?幾次晚間無法入睡的時候一直苦惱著。直到聽見了Rachel Grimes的專輯。
她在90年代加入了後搖樂團“Rachel's”,以鋼琴、鼓、吉他、小提琴、中提琴編曲。電影《絕美之城》便曾使用過他們的作品。
而這張名為《Book of Leaves》落葉之書的個人專輯,皆由三到四分鐘的鋼琴獨奏構成。內斂、簡潔而沉靜,且不時在樂曲中穿差鳥聲與蛙鳴等自然元素。閉上眼聆聽的時候,像是風景輕快地來到面前:沒有多餘的人聲情緒渲染,沒有刻意的敘事承接。
曾在睡不著的時候聽著專輯,想像自己在樹下或湖邊,看的到微微天光的午後,躺在草地,眼皮自然而然地沉下。
醒來時,黑夜已經過去。
--
延伸聆聽:Every Morning, Bird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UL4EvPfG8
- Nov 25 Tue 2014 13:50
放克劇團經典翻玩小劇場系列《再見沙特》
吳懷宣,小毛,和他認識很久,一直被我稱為精神導師的前輩,在書店唱過幾次情歌,也開了一系列關於存在主義的讀書課程,他從去年,就一直在寫一個劇本,最後命名為「再見沙特」,12月的第一個週末,將在衛武營小劇場演出。
原著來自沙特1945年的作品《禁錮》(No Exit),或譯為《無路可出》,描寫三個人被關在地獄,彼此猜忌又害怕、懷疑又心虛,但又彼此需要依靠,形成荒謬的個體/群體關係。原來地獄不需要上刀山下油鍋,他們彼此就是對方的地獄(他人即地獄)。 關於這個故事,節錄了小毛的網誌【吳小毛的境象劇場】內的導演筆記: 01. 「小毛,這齣戲在講什麼?」頓時,我竟啞口無言。 一整年的荒謬瞬間凝聚,又突然消失。我支支嗚嗚坐下,好好想想。 |
- Nov 02 Sun 2014 03:10
【The Big Issue】

【The Big Issue】
創立於英國倫敦的The Big Issue在2010年正式發行台灣版,雜誌的內容涵蓋社會議題、商業科技和藝文資訊等,時常在台北捷運出入的人都能看到街頭販賣者販售這本雜誌,而他們的販賣通路也不是在一般的書局或超市可以購買,這也是他們致力推廣和特別的地方。
The Big Issue的主要通路是街頭販售者,他們大多是街友或弱勢族群,一開始The Big Issue會提供10本免費雜誌給他們販售,賣完的收入歸販售者所有,而街頭販售者如果願意繼續販售雜誌,他們能夠再以一本50元的成本價批貨販賣,賣出一本雜誌能讓他們賺到50元的利潤。
The Big Issue提供工作機會給有意願工作的弱勢,藉由合理的付出及利潤取得生活的主導權,而從去年開始,The Big Issue也開始了高雄的據點,現在一共有12個地方會有街頭販售者出現,只是The Big Issue在高雄剛起步,大多數的高雄居民不知道雜誌已經在街頭販售了,在這裡附上販售時間及地點,對雜誌有興趣或願意支持他們理念的朋友可以前往購買。
台灣The Big Issue 大誌雜誌的販售場所如下:
http://blog.roodo.com/bigissue/archives/12456241.html
- Oct 17 Fri 2014 01:11
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
「就是那種紅玉米
掛著,久久地
屋簷底下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你們永不懂得
那樣的紅玉米
它掛在那兒的姿態
和它的顏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
凡爾哈崙也不懂得
猶似現在
我已老邁
在記憶的屋簷下
- Aug 08 Fri 2014 20:11
《我不和你談論》─吳晟
《我不和你談論》─吳晟
我不和你談論詩意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的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人生
不和你談論那些深澳玄妙的思潮
- Jul 30 Wed 2014 15:45
【店員聊空間】二樓與沙發
三餘二樓最後頭的沙發區,適合打盹休憩。陽光暖暖灑印上眼皮,涼涼風扇輕輕吹拂著,溫度剛剛好讓人沉睡。偶爾是孩子玩累了,偶爾是愛人倆的相依偎。站在吧檯內的我,常常會瞧見酣睡人兒被光溫柔地擁抱著。
光透過窗,在相同空間反映著不同的光景。邊緣已稍微褪色的紅色矮腳沙發椅是非常美麗的,一位綁馬尾的女孩坐在上頭對鏡頭微笑,眼神時不時地飄過朋友望向吧 檯,眼光內反射著某種不確定。我猜,她該是擔心此時此刻的安靜,會被她們過大的舉動所侵擾。表達善意的語言密碼被含進眼裡,我對著她微微一笑。
在那當下,心裡有股奇妙的心情萌生,像是一場老朋友的對話,無須多言,感知於心。原本只覺得我們該是一間讓人客無拘無束的咖啡館,竟發現我們與人客之間的關係比我所認定的更加靠近。一種相互牽動的親密關係。
在這小宇宙中,成為小小星系裡的微小星體。我們想啊想著就引出了線,女孩望向我時,波神秘地沿著視線傳遞,線因而牽動。被牽動時,如雲上豔陽濾進窗內,暖和舒服。我們在盼望來到此地的人客能像回到家的同時,卻也悄悄地被人客牽引,回到了家。
- Jul 28 Mon 2014 01:24
《山豬溫泉》與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
「這裡充滿著美好的希望和互相依賴的情感,願它能陪伴您度過生活中的每一刻。」
隨著電影《山豬溫泉》的下檔,山豬溫泉的兩個週邊商品也即將下架,一種是使用「紫膠蟲」作為天然染料的紅色長巾,另一個是有《山豬溫泉》手工絹印的圓領棉T,棉T有三種顏色可以挑選,都是社區的居民積極和染布的老師學習而共同完成的。
而真正的和自然共存是什麼樣子?風災過後,寶來的居民們從對生活的迷惑走過,決定以和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方式重建生活,但要讓我說的話,那不是「重建」,「重建」是回到以前的樣子,他們是「往前」,決定用尊重生命和環境的方式過活。
「每一塊色布,都是六龜寶來在地植物以不同時節煮染而成。素布在滾燙的染汁上來回浮沉沁染三回以上。」
粉絲專頁: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https://www.facebook.com/mango3208
- Jul 28 Mon 2014 01:21
《行動代號:孫中山》
怎麼辦,《行動代號:孫中山》打中我了,地球公民的小豪老師這樣寫孫中山,青春的清淡,社會的反擊,不那麼用力卻仍可戳中清醒的腦袋們。禮拜五,我們乘著陽光去約會吧!
-----------------------------
《藍色大門》談性向,《危險心靈》談制度,《行動代號:孫中山》則談階級。厲害的是,多年過去,從藍色到孫中山,易智言依舊能把青春彰顯得那麼耀眼;甚至,在《行動代號:孫中山》裡,無比濃厚的「中二感」流淌其中,更加深刻了青春的流明度,粒粒分明。
但是,以這麼飽滿的陽光青春來包裝對階級(甚難)流動的批判,易智言在這一點上是過於浪漫了。
兩個貧窮高中生為了繳班費和畢旅費,竟試圖向學校裡塵封已久的孫中山銅像下手。孫中山用以明喻為國民黨黨產的話,阿左和小天的作為,似在影射社會中的諸般不公不義可能可以藉由黨產的清算與處理,得到某一程度的解決。但忙亂一陣之後,最終銅像還是回到校園,表示外力再大,此一陳窠終究難解。
韜光養晦多年,易智言不若以往出拳帶有狠勁,反之是以舒緩的起手式,夾雜黑色幽默,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台灣社會,輕輕戳了一下。
觀眾若要回應,便也輕輕回戳,將創作者與知音的交流繼續下去。若不,就且當作看了不痛不癢也不太笑得出來的一部喜/鬧劇,至少還有那些洋溢青春氣息的男子新秀,微微發光照亮了台北日與夜。
- Jul 06 Sun 2014 01:55
寫給房慧真
作家 房慧真從《單向街》就很喜歡她的敏感,她寫散文,寫走路所觀看到的風景,寫不同活在城市角落的人群面貌。
「你一天工作十二小時,換我一天漫遊晃蕩十二小時,十分不公平。我不曾告訴你,經過你工作地點,從外頭瞥見你焦頭爛額處理勤務,忽然一陣悲傷襲來,我們的書,滿滿一屋子的書,只有我讀,親愛的,我異常寂寞。」─《單向街》
《河流》更是一篇篇底層生活的觀察,那是在大都市建構起繁華外表下,最深刻的地下社會,每一篇文章,都亮著既黑又清澈的光亮啊。
「萬華一帶騎樓底下的流鶯生態,就像這座浮島森林,始終飄浮不定,無法落地生根,飄飄蕩蕩,浮浮沉沉,被放逐於世界的邊緣,像中世紀的「瘋人船」,非我族類,不得上岸,卻又從那最汙濁的土壤上,開出堅韌的花朵。」─《河流》
「連蔡明亮都長年在街上賣電影票了,或許有一天,我上街叫賣自己的新書,也未嘗不可。」
想和作家說,三餘書店裡,會一直放著《單向街》、《小塵埃》和《河流》。
- Jul 02 Wed 2014 01:15
《印度之歌》與《廣島之戀》
聲音1:他跟她去了印度。
聲音2:是的。
停頓。
聲音2:為了她,他拋棄了一切。一夜之間。
聲音1:舞會的那夜…?
聲音2:是的。
《印度之歌》是去年在女性影展看到的電影,莒哈絲40年前的作品,改編自她的舞台劇劇本《印度之歌》,在書店翻著這本書,有好多驚喜,莒哈絲用四個聲音,多數為女性的聲音1與聲音2,(其實也無法明確了解是否為四個人或性別),對話、動作,極短的篇幅建構出極富畫面的愛情故事。
書寫的很隱晦,很有想像力,就如同《廣島之戀》,劇本中只有她和他,時間在對話之間也被模糊,留下來的,是對「愛情」的提問。
他:你在廣岛什麼也没有看見,什麼也没有。
(這句話可以任意重複,一個女人聲音,同樣平板,壓抑和單調,像是背誦)
她:我都看見了,都看見了。
不知道為什麼,光是看這樣的寫法,就完全被莒哈絲吸引了,他和她(其實不知道有多少人,姑且說是兩人吧!其實也不一定是人),沒有姓名,沒有來歷,在廣島看著,曾經一切的發生。
- Jun 22 Sun 2014 01:55
【新書推薦】《大動物園》,何曼莊
手臂灼熱,於是我知道夏天來了。
騎車在路上,突然感覺手臂有溫火在燒灼的感覺,明明出生在高雄, 昨天卻覺得這是個久違的時刻,而燒灼感令人懷念,便一路曬到終點。
離開馬路後走到樹蔭庇護的地方,一個人走在路上卻有種觸感輕輕竄過掌心的感覺,看了下手,再用同樣的幅度揮動手臂,那不是錯覺,觸感依然竄過,它便依我的手臂擺動幅度增強或減弱,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感受到夏天。
「我經常走在往動物園的路上,這讓自我辯證成為一種常態,到了最後我經常還是沒有答案,但我相信這個世界的正解不只一個,而找到正解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維持清醒,捍衛思考不被激昂的感情左右,不被那廉價的同情與自傷牽絆,不再因為遠方長頸鹿的死而遷怒,有些事情現在可以馬上就做到,比方說:動身前去探望一隻離家最近的活長頸鹿,或是任何一名你喜歡的動物──包括人類。」
─《大動物園》,何曼莊
我經常走在往書店的路上,她經常走在往動物園的途中,我想動物園的陽光必定也燒灼著她,而她亦會發現夏天的來到。
- Jun 18 Wed 2014 23:21
【新書介紹】《讀老子:筆記62則》,史作檉。
「真自然永遠都不是屬人探討中之客觀對象。因人本身業已包含在真自然之內。」
「一種真正徹底而完整的哲學,往往都來自一種『天啟』。」
「人與自然是一切之根本。」
八十歲的哲學家史作檉,在今年寫了一本「老子」的書,他說,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完整地訴說他對於老子的哲學脈絡。↓為什麼要讀老子,史教授說,
一、懂老子,需要我們對我9,000年文明之加力追訴。
二、懂老子,一定要尋清楚我文明「文字」後前之重大差異。
三、然後通過以上的努力,果然可以使我們找到了「人與自然」間之「直接」關係,而非於此間文字性地任意穿鑿。
四、這樣我們就可在真正「一人一宇宙」的大世界裡,體會到一些真屬「自然」的東西,或一如老子所言之「嬰兒」或「樸」,而非「道」而已。
五、如此,我想這就是一種真正以哲學論哲學的方式了,而非其他。
《讀老子:筆記62則》,有史老師讀老子的六十二則筆記,裡面有著哲學家對每一個字句的思考脈絡,找到老子哲學中被遺漏未談的「自然、嬰兒、樸、無名」四大概念,探詢老子所言,由「逝」、「遠」而「反」的歸返自然歷程。
讀老子,有點抽象,過去都是歷史或國文課本所硬背的一切,《讀老子:筆記62則》有筆記,關於「自然」,有句話感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