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92489_615695711892127_4997118938277486406_n  
【早晨選書】《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克雷.薛基

《鄉民都來了》是我安排媒體課程時,都會要求學生閱讀的書,這是三四年前的舊書,很精

準地描繪分析目前網路社會的內涵。雖然裡面有幾個章節仍偏重經濟與管理分析,但在幾個關於「價值」與「社會性」的說法,很有省思意涵。

「先出版再篩選的邏輯,讓社會必須承受大量的失敗,在這之中只有極少數的種子能開花結果。」

東方社會的教養文化,讓大家都很重視利己與「結果論」,所以很害怕失敗,這也成為我們的潛意識。然而在網路世代,因為先出版再篩選的運作原則,所以失敗是無可避免、被忽視也是無可避免,操作運轉模式的方法改變了,所以重點反而在「試誤」的過程,結果是過程的衍生物,不管失敗是否要成為成功之母,重點在於過程。

「所有的網路合作行為,都仰賴使用者之間的承諾、有效的工具和默契。承諾是我們參與一個團體的基本原因,工具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默契則是大家沒說出來的遊戲規則。」

網路的合作行為,關鍵真的是在於承諾與信任,而信任則在於資訊與權力的透明化,從洪仲秋事件到太陽花學運,再到台北市長選舉,我們都不難看到這個現象。在資訊透明化下,知識傳播的多樣與深度,讓人難以想像,學校的大牆早就傾倒,知識在隨手可得的網路世界,就看你是否願意參與與取得。

《鄉民都來了》觀察網路社會型態,提出分析,但隱含在書中沒有說的,其實是個人的存在問題。閱讀《鄉民都來了》的過程,就越想讀沙特、卡謬甚至白石一文的小說,「存在」是建構自我個體的重要關鍵,在浩瀚的網路時代裡,思考自我的存在與信念,或許是一張進入網路社會的入場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