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晨選書】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動物書寫展
從四月底到六月底,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黃宗潔老師,規劃了「閱讀的島│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動物書寫展」,將在全台的獨立書店一起展出,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參展書店:心波力.幸福書房、鶵鳥藝文空間、羅布森書蟲房、晃晃二手書店、山里好巷、三餘書店
策展人的話:
當代都會的生活形態,讓自然和文明彷彿涇渭分明,除了少數時刻,我們很少會意識到,其實動物與自然不是框限在電視機裡那看似遙遠到與我們無關的沙漠或草原,而是就在我們的日常之中。
只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讓動物與自然都被驅逐到城市的邊界之外,一旦稍有「越界」之虞,我們便因其所具有的力量、疾病與污穢等威脅的可能,而感到驚恐憤怒,這是何以在2013年傳出鼬獾感染狂犬病的消息時,全台遂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一連串擊殺野生動物、棄養同伴動物的消息,在那兩個月當中比病毒本身蔓延得更加迅速。
然而另一方面,人們卻又矛盾地在驅逐自然的同時,對失落的自然心存嚮往,於是透過飼養寵物、在城市當中設立動物園等方式,和動物維持著某種存續卻又形變的關係。我們框限自然、想像自然,又試圖控制自然,但自然永遠不會以人類「理想」的形象與樣態出現,於是這棘手的邊界之挪移與拉扯,就成了永遠的難題。
但是,城市居民或許是太習於生活在想像的「無自然」狀態中,於是提到動物,往往以為那是某些「愛護動物人士」才需要關心的「貓狗小事」,而忘了我們在日常中所食用的、使用的動物何其多,要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何以在今時今日被人類自身幾乎破壞殆盡,更不能迴避人類如何看待與對待動物這個核心問題。
因此,我是如此看待動物書寫的,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他者的關係。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類自身,是理解人與自然命運的途徑。
以下這份書單做為理解人與動物關係的某個起點,其中部分書籍例如《血之秘史》或許看似不是直接以動物做為全書關懷的主旨,但裡面所涉及的早期動物實驗之方式、人類如何看待科學的態度,將科學做為某種最高指導原則的崇拜心理與對之懷疑恐懼的兩極態度,仍然影響了現在許多人在討論動物議題時的心態。因此,這並不是一份以某些動物為主角的閱讀書單,而是反映了人與動物不同的關係。除了總論處理動物倫理和動物權的概念之外,野生動物、展演動物、同伴動物、實驗動物與經濟動物的分類,只是為了更方便清楚地理解人類對待動物的幾種主要形式,其中同伴動物的作品較多,實驗動物則最少,亦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現今動物關懷的主要趨勢所在,以及在推行動物權益運動時,最大眾與冷門的兩端。但它們都同樣可以做為思考與關懷的起點,希望這個由閱讀出發的起點,可以帶來一點點改變的可能。
▎推薦書目25本:
總論(動物權與動物倫理)──
《動物權益誌》,阿離、阿蕭著,(香港)三聯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哈爾.賀佐格著,遠足文化
野生動物──
《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黃美秀著,遠流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大衛.喬治.哈思克著,商周出版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卡魯姆.羅伯茨著,我們出版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貓熊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亨利.尼可斯著,八旗文化
《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勞倫茲著,天下文化
《大地之歌》(系列),吉米.哈利著,皇冠
《杜瑞爾.希臘狂想曲全集》,傑洛德.杜瑞爾著,野人
同伴動物──
《野狗之丘》,劉克襄著,遠流
《狗媽媽深夜習題: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林憶珊著,無限出版
《獵人們》,朱天心著,印刻
《貓中途公寓三之一號》,葉子著、KT攝影,印刻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黃宗慧編,本事文化
《狗:狗與人之間的社會學》,約翰.荷曼斯著,立緒
《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安樂死10年奮鬥紀實》,片野ゆか著,本事文化
《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朱天衣著,麥田
展演動物──
《大動物園》,何曼莊著,讀癮出版
《動物園的故事:禁錮的花園》,湯瑪斯.法蘭屈著,晨星
《30街的兩匹斑馬》,馬克.米榭-阿瑪德利著,讀癮出版
《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徐聖凱著,臺北市立動物園
經濟動物──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朱立安.巴吉尼著,商周出版
《魚翅與花椒:英國女孩的中國菜歷險記》,扶霞.鄧洛普著,貓頭鷹
《你應該吃我嗎?一場有機、素食及果食飲食的探索之旅》,卡倫.杜芙著,遠足文化
實驗動物──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荷莉.塔克著,網路與書
從四月底到六月底,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黃宗潔老師,規劃了「閱讀的島│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動物書寫展」,將在全台的獨立書店一起展出,歡迎大家一起參加。
參展書店:心波力.幸福書房、鶵鳥藝文空間、羅布森書蟲房、晃晃二手書店、山里好巷、三餘書店
策展人的話:
當代都會的生活形態,讓自然和文明彷彿涇渭分明,除了少數時刻,我們很少會意識到,其實動物與自然不是框限在電視機裡那看似遙遠到與我們無關的沙漠或草原,而是就在我們的日常之中。
只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讓動物與自然都被驅逐到城市的邊界之外,一旦稍有「越界」之虞,我們便因其所具有的力量、疾病與污穢等威脅的可能,而感到驚恐憤怒,這是何以在2013年傳出鼬獾感染狂犬病的消息時,全台遂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一連串擊殺野生動物、棄養同伴動物的消息,在那兩個月當中比病毒本身蔓延得更加迅速。
然而另一方面,人們卻又矛盾地在驅逐自然的同時,對失落的自然心存嚮往,於是透過飼養寵物、在城市當中設立動物園等方式,和動物維持著某種存續卻又形變的關係。我們框限自然、想像自然,又試圖控制自然,但自然永遠不會以人類「理想」的形象與樣態出現,於是這棘手的邊界之挪移與拉扯,就成了永遠的難題。
但是,城市居民或許是太習於生活在想像的「無自然」狀態中,於是提到動物,往往以為那是某些「愛護動物人士」才需要關心的「貓狗小事」,而忘了我們在日常中所食用的、使用的動物何其多,要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何以在今時今日被人類自身幾乎破壞殆盡,更不能迴避人類如何看待與對待動物這個核心問題。
因此,我是如此看待動物書寫的,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他者的關係。書寫動物就是書寫人類自身,是理解人與自然命運的途徑。
以下這份書單做為理解人與動物關係的某個起點,其中部分書籍例如《血之秘史》或許看似不是直接以動物做為全書關懷的主旨,但裡面所涉及的早期動物實驗之方式、人類如何看待科學的態度,將科學做為某種最高指導原則的崇拜心理與對之懷疑恐懼的兩極態度,仍然影響了現在許多人在討論動物議題時的心態。因此,這並不是一份以某些動物為主角的閱讀書單,而是反映了人與動物不同的關係。除了總論處理動物倫理和動物權的概念之外,野生動物、展演動物、同伴動物、實驗動物與經濟動物的分類,只是為了更方便清楚地理解人類對待動物的幾種主要形式,其中同伴動物的作品較多,實驗動物則最少,亦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現今動物關懷的主要趨勢所在,以及在推行動物權益運動時,最大眾與冷門的兩端。但它們都同樣可以做為思考與關懷的起點,希望這個由閱讀出發的起點,可以帶來一點點改變的可能。
▎推薦書目25本:
總論(動物權與動物倫理)──
《動物權益誌》,阿離、阿蕭著,(香港)三聯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哈爾.賀佐格著,遠足文化
野生動物──
《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黃美秀著,遠流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大衛.喬治.哈思克著,商周出版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卡魯姆.羅伯茨著,我們出版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貓熊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亨利.尼可斯著,八旗文化
《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勞倫茲著,天下文化
《大地之歌》(系列),吉米.哈利著,皇冠
《杜瑞爾.希臘狂想曲全集》,傑洛德.杜瑞爾著,野人
同伴動物──
《野狗之丘》,劉克襄著,遠流
《狗媽媽深夜習題: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林憶珊著,無限出版
《獵人們》,朱天心著,印刻
《貓中途公寓三之一號》,葉子著、KT攝影,印刻
《放牠的手在你心上》,黃宗慧編,本事文化
《狗:狗與人之間的社會學》,約翰.荷曼斯著,立緒
《我要牠們活下去:日本熊本市動物愛護中心零安樂死10年奮鬥紀實》,片野ゆか著,本事文化
《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朱天衣著,麥田
展演動物──
《大動物園》,何曼莊著,讀癮出版
《動物園的故事:禁錮的花園》,湯瑪斯.法蘭屈著,晨星
《30街的兩匹斑馬》,馬克.米榭-阿瑪德利著,讀癮出版
《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徐聖凱著,臺北市立動物園
經濟動物──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朱立安.巴吉尼著,商周出版
《魚翅與花椒:英國女孩的中國菜歷險記》,扶霞.鄧洛普著,貓頭鷹
《你應該吃我嗎?一場有機、素食及果食飲食的探索之旅》,卡倫.杜芙著,遠足文化
實驗動物──
《血之祕史:科學革命時代的醫學與謀殺故事》,荷莉.塔克著,網路與書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