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也就是實地查看,一步一腳印踏著步子去調查,或是親自到現場,單車,是踏查很好的工具,速度適中,肉眼可以在適當的速度中,發現周遭環境的細節,也能在不同地點之間往返。陳奕齊的《打狗漫騎》,設計出十條單車踏查路線,從單車的風景中,理解高雄的文化底蘊。
「愛河,曾經是市民親水休憩之所,也曾以「黑水溝」之臭名,使人避之唯恐不及,更曾在二二八事件中,因血水染紅河面,見證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與守備大隊陳國儒如何率隊百人以手榴彈和機關槍,沿著壽山、鹽埕區一路鎮壓至愛河畔的血腥歷史。」
愛河是從何而來?她和城市又激盪出什麼歷史?
「愛河得名,源自一個美麗的誤會。原本愛河在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稱呼,直到日治時期整治這條產業運輸河之後,始有「高雄運河」的稱號;高雄市民慣以「愛河」統稱此河,則起因於一件烏龍的新聞標題。」
據稱一九四八年之間,高雄市民陳木潘接手日人遺留的河面觀光遊艇,並由詩人呂筆起名為「愛河遊船所」,意謂情侶到此一遊,感情可隨河面遊船的搖曳而浪漫加溫。然而是年的一次颱風天竟吹落了「遊船所」,只剩「愛河」二字招牌孤懸空中。
時至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新生報》高雄分社正式於鼓山區成立之後,某位從北部奉調至此的林姓記者在赴任之日,正巧發生運河浮屍命案並予以報導。於是,民眾一方面錯把孤懸空中的「愛河」二字招牌當成河名,另一方面是《新生報》林姓記者以「愛河浮起豔屍一具」的新聞標題報導此事,引起各報跟進。再加上諸如「愛著卡慘死」的譬喻,抑或是洋溢著幸福滋味的「永浴愛河」等語,種種原因讓「愛河」之名不脛而走,也逐漸成為市民慣用的名稱。
《打狗漫騎》以單車旅行的形式包裝,實則是深刻的城市文史紀錄,對於旅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用的工具書,不僅走馬看花旅遊城市,更能深刻認識高雄的歷史地景變遷。
陳奕齊認為:《打狗漫騎》更是一本戰後高雄政經發展的歷史書。如果高雄現代身世的譜寫,反映的是台灣戰後政經發展的城市微縮表現,那麼本書雖是以高雄港區為主,但隱而不諱的企圖,實是希冀以高雄港區之發展,以為管窺台灣戰後政經發展歷史圖像的潛望鏡。
以「新一」為筆名的陳奕齊,他的政經評論文章邏輯清晰,他對於一本以旅遊與歷史為名的書籍,更是深具野心要輪廓出城市的發展史,而過去發展的路徑,正可以做為未來城市前進的思考。《打狗漫騎》在建立高雄的城市主體,這是一本高雄人必讀的好書。
今天下午二點,陳奕齊會在書店演講,歡迎一起來體驗高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