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肥皂都誕生在舊鍋爐裡。」
「馬賽皂」是這個禮拜六下午三點的講座主題,接到法國在台協會朋友的電話前,老實說,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馬賽皂」,為什麼法國的肥皂要用「馬賽」為名?
故事要從十四世紀開始,當時法國皇室將肥皂規定為「公賣」,路易十四下令將歐洲的「肥皂製造獨占權」交給馬賽地區,馬賽也在1370年興建第一座肥皂工廠,生產以橄欖油為主要成分的皂因此這類型的皂就稱之為馬賽皂。
當時的馬賽皂是用橄欖油加上「鹼」和「海鹽」所製而成,其中橄欖油占72%,鹼和海鹽等佔28%,而這種比例「72%油脂」,就是馬賽皂的黃金標準,也是馬賽皂的註冊商標。
用橄欖油做的馬賽皂又稱為綠皂,後來,有段時間,因為橄欖欠收,所以曾經一度改用天然棕梠油製作,稱為白皂,現在則是兩種都有。
傳統馬賽皂的製法和現今的冷製法,在材料使用上並無多大差異,只是把海鹽改成水,但製程卻非常不同了,冷製法採低溫製成,能保存油脂的養份和特性,使其較 不被破壞,並含有豐富的保濕成份—甘油,但製作費時,約二個月才能使用,質地也較軟。然而若是修改後的馬賽皂,則改善了純橄欖皂質地較軟的缺點,同時保留 了純橄欖皂溫和、滋潤、不刺激的特性。
想要知道更多法國文化的秘密,禮拜六下午三點,歡迎來書店聽講座。
【活動預告】
【文化講座】【「法國國慶」系列文化講座:《沐浴樂 法國傳統的馬賽皂身世大解密》】
時間:7/11(六) 下午 3點
地點:三餘書店 3樓
主辦單位:台灣法國文化協會 (高雄)
七月三餘活動節目單:
http://takaobooks214.pixnet.net/blog/post/427406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