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早晨選書】 (2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612855_560448854083480_4638195237039335948_n  
【早晨選書】《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紀念文選》,貝嶺、大衛.瑞夫等

今年高雄電影節選了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Regarding Susan Sontag),當時在想中文片名時,很直接的想到他的兒子大衛.瑞夫與22位文學家,以不同面向書寫桑塔格的同名文選集。

《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紀錄蘇珊桑塔格的一生,從投稿校報的高中少女,一直到成為「美國公眾的良心」,以及她從青春期的戀愛啟蒙、婚姻與和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的同志情感,呈現當代大師最完整的思想與生命史。

「情人的言語、令人煩惱的語句,並關注這個世界」(Love words, agonize over sentenc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ld)

看著紀錄片,腦袋裡想著貝嶺在書中寫著「直至生命的尾聲,蘇珊都在守護著,守護著文字的良心」,貝嶺描述著桑塔格赴以色列領取「耶路撒冷獎」的經過,因為以巴衝突對人權的壓抑與迫害,當時友人、人權組織建議她拒絕接受耶路撒冷獎,最後她寫了〈文字的良心〉,作為她的獲獎演說。

「…作家要做的,應是幫助世人擺脫束縛,警醒世人。打開同情和新的興趣管道。…提醒人們,我們可以改變。」

面對血腥的以巴衝突,她在頒獎儀式中不顧噓聲四起、退場抗議,直言力陳:「…集體責任這一信條,用做集體懲罰的邏輯依據,絕不是正當理由,無論是軍事上或道德上。我指的是對平民使用不成比例的武器…除非以色列人停止移居巴勒斯坦土地,並儘快拆掉這些移居點和撤走集結在那裡保護移民點的軍隊,否則這裡不會有和平。」

有幸在電影節前,就有機會認識這部紀錄片,也有幸在看紀錄片前,在書店先翻讀了《在土星的光環下》。誠摯邀請你,十月底高雄電影節時,一起到戲院看桑塔格的紀錄片,也閱讀《在土星的光環下》。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3734_560435114084854_8438439569633360085_n  

【早晨選書】《蟬世代》,戶田誠二

之前曾經介紹過「PaperFilm」系列的《緬甸小日子》,有著法式風格的四格漫畫風,樸直而幽默。而這個系列的最新作品《蟬世代》,則是標準的日本漫畫,熱血不已。

「一鳴驚人之前,我們都在土裡。」

店長說,《蟬世代》非常適合學設計、玩樂團、拍電影的朋友看,一定會在書中看見某個時候的自己,「每個痛苦掙扎只為誕生美好作品的靈魂,就像在土裡等待夏日鳴放的蟬,在黑影下蟄伏、蓄勢待發,為的就是站上舞台散發光芒的那一刻。」

《蟬世代》是由許多「極短篇」所組成,每一個故事不過短短兩頁,卻能將每個故事裡的樂團、音樂人、插畫家或漫畫家等主角的生命關鍵、創作靈感,迸發到高點,你一定會找到某個片段,和創作者的快樂與寂寞一起動心。

創作是一種邊緣狀態,我們經常說「夢想」啊!「熱血」啊!如果有一本書,能這樣陪伴,它可能啟發了靈感,也在心情最低落的時候,帶來鼓勵,我想《蟬世代》應該辦得到吧!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90583_556482631146769_5601926407430067944_n  
【早晨選書】《半農半創作,悠悠晃晃的每一天:早川由美的耕食生活手記》,早川由美


早川由美小姐在高知縣的山區過生活,她說這是「小小的自給自足」,她去過許多國家旅行,也收集了不同地方的手工織布,以亞洲和拉丁美洲農民的生活與工作服,作為創作主題。《半農半創作,悠悠晃晃的每一天》是她的散文集,書寫她的半農半創作的生活,在山林與田間工作、自給自足的故事。

只要有土地,總有辦法能填飽肚子。擁有一畦小小田地與果園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及驚喜。食衣住等事之中,只有在關於食的自給自足上,似乎不論哪件事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產生香氣

這幾年,「半農半X」成為新興的生活態度,許多人返回農村,或是利用都市農場,實踐一種生活理念,早川由美從農作的體驗,寫到料理,然後進入她的創作世界,除了提出一種半農半X的實踐模式,更是對於自我價值與生活觀的重新省視。尤其特別的是,早川小姐透過她的旅遊經驗,將不同文化與土地共存的精神,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與土為伴,與自然共存。

耕種人的目標雖然僅是小小的自給自足,卻也相當難以實現,因此僅能小範圍地實行著。即使如此,卻已能帶來極度的喜悅, 感受到整個人的心靈都顫動著。

那種從勞動、到創作、再到心靈的反覆追尋,成了悠悠晃晃的生活經驗。老實說,要做到半農半X的生活,並不那麼容易,在實踐之前,或許早川小姐的故事,能帶給一些生活價值的轉變。等準備好,就去做吧!

雖然說這種生活不容易,但是林黛羚在新竹種田、簡姐在台東蓋房子、樸門有一群朋友在花東生活,有時候,似乎是轉念之間,選擇與否的問題喔。

所謂耕種,從播種到收成,一切都與土地有著深深地連結。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20548_556496251145407_19191412631926123_n  
【早晨選書】《行動代號:孫中山》,張耀升


阿左:「我沒有想偷……」
小天:「什麼都不幹,就等著被世界幹!」

今年暑假,最期待的台灣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第一天上映的下午,在坎城看了90分鐘,興高采烈拿到「美少女戰士面具」,從坎城到書店的路上,帶著面具騎摩托車,似乎那個面具,是一種反叛與宣誓,反叛這個社會結構缺乏公義的問題,宣誓我永遠要站在你們對面的位置。

這就是《行動代號:孫中山》!

雖然只是偷銅像的小詭計,這個銅像早已失去過去的象徵意義,被扔在儲藏室裡,但是國中生們認真規劃偷竊行動、仔細執行、連逃亡與販賣方式都想個周到,看似大張旗鼓的小詭計,其實背後訴說著少年們的家庭、社會與校園困境。

易智言的原創故事,張耀升的電影小說,讀《行動代號:孫中山》,感覺和看電影不一樣那麼相同,看電影時多少有點影評的挑剔,尤其對於易老師的期待級高,總有著「能怎麼拍會更好」念頭。但是看張耀升的小說,心情就不那麼相同,電影中部分勉強的笑點,在小說中處理的更好,而關於少年們的背景與心理狀態,有著細緻的處理。

「你清醒一點,我問你,什麼比鬼更可怕?」
「窮啊。」
「那你是不是比鬼更可怕?」
「欸,好像是吼。」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34053_556405277821171_5313764459140866611_n  
【早晨選書】《營養午餐的真相:學校正在荼害你的小孩》,吳莎拉


上次吳音寧老師來到書店,分享她在溪州鄉公所的工作故事,她做了一些改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營養午餐。她說了一些台灣目前學校營養午餐的問題,現場有位來自美濃的老師,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她們都很積極希望改革營養午餐,希望孩子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物,也希望透過營養午餐,進行台灣的農業革命。

《營養午餐的真相》是美國教師吳莎拉的報導文學,她從2010年開始經營「營養午餐臥底計畫」部落格,花了長達一年的時間記錄每天所吃的學校午餐,並且追查出隱藏在營養午餐背後的秘密。

熱狗麵包
Jell-O果凍
六顆薯球
巧克力牛奶

這是某一天某公立學校的營養午餐,看到這份菜單,第一個反應:「蔬菜在哪裡?」,原來美國聯邦政府認為馬鈴薯是蔬菜,然後「蛋白質在哪裡?」,熱狗是加工食品,能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嗎?我看到了很多碳水化合物、很多糖份、還有很多人工添加劑。吳莎拉就是從這樣的驚訝中,開始進行營養午餐的調查。

對我來說,「營養午餐」是種社會正義的展現,它和義務教育一樣,是社會分配資源的政策之一,我們如果提供給孩子不健康、不安全的營養午餐,那是一種惡意的剝削。尤其當我們知道食品工業的秘密、以及他們與各種機構的合作,可能會更氣憤。

《營養午餐的真相》是美國的案例,對於台灣來說,不一定能完全參考,但是除了菜單的差異,吳莎莉提出的營養觀念、垃圾食品背後的權力關係、以及改革的精神,卻是普世發生的問題。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63347_556452971149735_7086694137957811076_n  
【早晨選書】《嗨,馬克思!再見啦,資本主義!》, 姜相求


研究所一年級,花了半年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也順便讀了《資本論》,那時候有一種深刻的省思,因為我是管理學院畢業,但經濟學或管理學的課程過程,根本沒有讀過資本主義的起源《國富論》,也沒有讀過反對的起點《資本論》,有著諷刺的複雜感受。

要好好讀《資本論》,其實得花不少時間,經濟學哲學手稿是一個不錯的入門與綱要,不過對於入門者,仍得花一點時間,之前也讀過一些簡版或漫畫版的《資本論》,都不算太好用,而韓國社運工作者姜相求的《嗨,馬克思!再見啦,資本主義!》,倒是一本不差的入門書。

「小朋友,你為啥用黏土捏汽車呀?」
「這是老師交代的作業。」

姜相求用小朋友製作黏土汽車,解釋「生產目的」,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就只是為了維持圓滿的學校生活?他再提出
資本主義的第二個特徵,是一切產品都要成為商品,都要流通和被消費。

在汽車廠一天製造一百輛車的工人,並不是為了自己乘坐而生產汽車;在家具廠製造家具的工人,也並非為了放置自己的衣服和被褥而生產家具。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東西的目的,不是為了直接消費。那麼,生產這些東西的理由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賺錢。換句話說,生產的目的,就在於追求利潤。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漸漸出現了社會分工。種糧食的人只種糧食,種糧食的人要看的電視機則由專門生產電視機的人進行生產。如此一來,重要的問題是各自生產的東西「以何種方式進行分配」。

「我生產了電視機。」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84051_556397631155269_199490587854963793_n  

【早晨選書】《創作者的日常生活》,梅森.柯瑞

去年高雄電影節,和一位自稱為「Schedule控」的夥伴一起工作,她說她一定要把每天的生活,排得整整齊齊,她才會安心。對我來說,好像有類似感受,我希望早上七點以前起床,看一點書,然後中午十二點以前,忙完手上的案子,下午進到書店寫東西,晚上睡覺前看一部電影,然後寫一些創作。總希望每天可以如此紀律,但是每次卻仍在詩會進行前,才趕寫完一個禮拜的作業。

對於創作者來說,他們如何安排「一天的行程」,是有所紀律、還是寬鬆雜亂,竟然有一本書《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以這樣的主題,紀錄了161位哲學家、作家、作曲家、建築師和藝術家,寫下他們一天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準則。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梅森.柯瑞蒐集他們每天如何分配時間、如何安排作息,對於很多人來說,有很大的激勵效果與模範。《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中,更迷人的是柯瑞書寫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創作觀。

榮格說:「……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卡夫卡說:「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92467_556462154482150_4296305170991237196_n  

【早晨選書】《蝴蝶書:西夏旅館劇場顯影》,魏瑛娟


這個周末,許多喜愛劇場表演的朋友,恐怕都會聚集在松山菸廠吧,因為魏瑛娟改編駱以軍的小說《西夏旅館》,要登上舞台了。

《西夏旅館》是一本很龐大的小說,那天聽廣播,駱以軍說寫作過程幾乎是他生命中最浩大的工作,40萬字的長篇,是台灣近年少數夠質量的文學作品(很好看!!)。而魏瑛娟的劇場改編,創作社獻上的《西夏旅館。蝴蝶書》,實在太讓人期待,畢竟魏導的才華,早已是品質保證,尤其她已將此劇,命名為她的「臺灣夢」首部曲,這樣的企圖,勢必將是代表作之一吧。

我相信《西夏旅館。蝴蝶書》將會是台灣劇場歷史的重要作品之一,魏瑛娟也以《蝴蝶書:西夏旅館劇場顯影》作為紀錄。書裡收錄了劇本、導演訪談、攝影作品、導演文件等創作發想,是魏瑛娟構思舞台劇的靈感大全。其中,最珍貴的是「籌製初期導演文件」,還有魏瑛娟遊走各國的攝影,包含影像、主視覺、音樂、舞蹈、物件、裝置計畫、劇本等發想,那是靈光與轉譯,她無私與觀眾、讀者共享。

2014,太陽花運動。《西夏旅館・蝴蝶書》演出。《蝴蝶書》出版。西夏旅館更名蝴蝶民主旅館。
2049,碧海巧遇羅乙君。
2056,台北爆發武裝革命。

關於《西夏旅館。蝴蝶書》,幸運買到票的朋友,可以進場觀賞,關於圖尼克家族的故事,我們可以閱讀《西夏旅館》,而魏瑛娟的故事,在《蝴蝶書》中,可以共享。

「創作的衝動,如果可以是這場時代的變遷的佐證與側記,那麽觀者的參與,才是這場記憶書寫省會的完結篇。」─周慧玲。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9656_556389211156111_3410968891798832126_n  
【早晨選書】《臉書帖》,向陽


在店長的規劃下,三餘書店的臉書,一天固定發三次文章,早上寫選書,晚上寫活動,下午的時候,有時選詩、有時有咖啡店的故事。我很喜歡選詩,一方面因為喜歡詩,二方面從詩的角度,發想電影畫面,希望能找到詩與影像最美妙的結合,那種靈感的相遇,詩句與劇照,在臉書這樣的媒介,不管在排版、視覺或是資訊量上,都顯得剛好而漂亮。

臉書,成為書店的日常紀錄,而寫臉書,也創造出一種新的文體和表現方法,陳雪的《人妻日記》寫生活細節、駱以軍的《小兒子》寫出幽默有趣的短篇散文,而向陽老師,也用臉書文體與經驗,寫了《臉書帖》。

向陽說:「他多年來在臉書江湖闖蕩,或遙想故人、或賞玩舊物、或行旅識見、或關懷土地、或信筆揮灑、或記錄生命中的吉光片羽,既知性又感性,形成一種迷人的文體。」

對我來說,臉書的創作,似乎介於詩與散文之間,不管是長度、或是意境,不用太長的篇幅,就寫出生活之間的感受,比詩更易讀、比散文更貼近生活,經常一個念頭、一個感受,就很快書寫、很直接抒發。

向陽老師說,他有天看音樂時代的戲劇時,他有感寫下:

歷史史料與現代浮世,兩種氛圍,兩種圖像,看似歧異,不過細想起來,兩者好像都有著一樣的色調──

那就是,黑。讓人無法究明真假、無以探觸深淺的黑。
而這就是,人的世界,外在的,與內在的世界。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3274_556143574514008_5279266307900496840_n  
【早晨選書】《SUMMER VACATION》,猞猁子


今年高雄電影節,將放映太陽花學運的紀錄片,和策展人討論,怎麼呈現呈現會更好玩,最後決定以「學運、紀錄片、搖滾」發想,看到攝影師猞猁子Sarira Huang獨立發行的攝影集《SUMMER VACATION》,看到這樣的創意「社運、攝影、樂團」,和雄影幾乎不約而同,他說:「街頭,就是另一個搖滾區」。

六零年代,反越戰有Bob Dylan還有Joan Baez,日本六八學運,《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川本三郎寫著「宮澤賢治和清水樂團—這兩點讓我信任了K」,音樂帶來了一種希望與理想性。《SUMMER VACATION》攝影集拍攝了19個樂團現場,結合反核、學運、土地、勞工、性別等多次的街頭紀實,幽默地以「暑假」為名,看過之後,真的會讓人重回運動與音樂現場的熱血。

近年猞猁子投身紀錄台灣的社運現場與搖滾樂團演出,他用攝影紀錄他在現場的感受,《SUMMER VACATION》是攝影師的眼睛,帶來攝影當下的真誠。

(圖片取自公共廁所)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77358_555277631267269_411438217079218889_n  

【早晨選書】《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伊格言

去年書店開張,多虧獨立出版社的朋友們大力協助,其中逗點文創結社就是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夏民提供了逗點的全書系,只差了兩本書,一本是俞萱的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和伊格言的詩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因為都絕版了,那時候非常扼腕,因為這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後來,俞萱送給書店詩集,也成為我們的珍藏之一,而伊格言的詩,我們盼了許久。

終於,這個月,逗點重新再版《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我喜歡你的嘴唇
像水裡的小魚
我喜歡你的手
遮著臉,像玻璃做的貝殼
像沙
你的氣味,白色的鈴鐺花
我喜歡風轉過身彷彿鰭的流動……

我喜歡島
你在島上
你在風裡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05419_552658771529155_3697099962910065513_n  
【早晨選書】《我是世界最大黨:誰在統治及如何統治中國》,羅旺‧卡立克


談論中國崛起的書很多、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書也不少,澳洲記者羅旺‧卡立克所寫的《我是世界最大黨》,是少有專研共產黨制度、又讀來輕鬆的報導文學。他從政黨的制度、統治思想讓我們清楚了解共產黨,並從媒體、藝術、歷史書寫、儒學復興等面向了解共產黨的宣傳操作,最後以中國特有的社會資本主義、上流階級、政媒企的共生結構,認識當代中國崛起背後的政經意義。

劉曉波在他被捕前告訴卡立克:「在西方,國會議員有權查看政府的財務紀錄,但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沒有那樣的權利。」

面向中國這一個龐大國家的鄰居,不管是鄰國或敵國,它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太過緊密,也影響台灣的社會發展,卡立克說中國共產黨將「控制國民生活視為第一要務,無孔不入地管理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教育、商業、司法體系、軍隊、媒體、藝術、大眾文化、出版和思想等」。卡立克也提出,中國除了經濟改革,是否也必須進行政治改革?新的領導階層及新的領導風格,中國將有什麼轉變?

卡立克認為,現在是共產黨的關鍵時刻,新一代的領導階層非但不會放鬆管控,反而會像過去一樣強化黨的角色、壓制不同意見。但是這個政黨對於它所面臨的挑戰,到底有多少準備?它的成功或失敗,又將對中國和世界造成哪些影響?

當中國的崛起帶來全球的機會與恐懼,而中國自己的機會和恐懼又在哪裡?長期駐地於中國的卡立克,或許可以帶來不少觀點,讓我們認識中國,也認識藏在中國背後,無所不在的中國共產黨。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3767_552651608196538_5164970153246349726_n  

【早晨選書】《原台灣人身份認知辨悟:與台灣聞達人士問答錄》,埔農


關於台灣史的書,有很多,而埔農所書寫的《台灣受虐症候群》、《失落的智慧樂土》以及《原台灣人身份認知辨悟》,應該算是另外一種論述的台灣史吧,埔農從「台灣人身份的迷失」切入,要解決台灣人的「次台灣受虐症候群」,希望塑造另一種台灣人認同的基礎。

Paccan,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大概都不知道,埔農透過台灣古文明的探究,包括大坌坑文化、阿美族的洪水神話、中國三星堆出土的玉石板文、蝌蚪文、貝幣,東南亞島鏈的古玉,以及花蓮特有的玉石,推衍出台灣的古文明面貌,認為臺灣自古即名為Paccan,並以此作為台灣人的文化起源。

不同於多數的台灣史架構,埔農提出了另一種史觀,這也引起不少爭論,《原台灣人身份認知辨悟》中,除了延續前兩本著作的歷史論點,更加入了不少與反對者之間的對話,在辯證之間,是很有趣的論點之戰。

埔農的台灣人史觀或許並非主流,但也提出了另一種的見解,不管台灣是否曾傳播文明至中國、東南亞,或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埔農所帶來的另一種觀點,其實是認識台灣的多樣知識之一,有空,也歡迎閱讀。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92481_552638688197830_6696729901772591304_n  
【早晨選書】《歐吉桑再進擊》,有川浩

書店店長很喜歡有川浩的歐吉桑和圖書館系列,我喜歡《阪急電車》的愛情故事和敘事手法

,很耐讀,當店長把有川浩的新書《歐吉桑再進擊》拿給我時,一直告訴我這個好看,翻了幾頁,還真的很容易讀下去、也讀出趣味。

歐吉桑三人組年輕時候是不良少年,阿清是劍道達人、阿重是柔道高手、阿則經營工廠、是機械改造狂,順著三個歐巴桑在商店街、老社區閒逛,帶出三個家庭和街坊之間的溫馨故事,也寫出時代變遷下,不同世代價值的改變。

「從前那種教人懷念、書店老爹喝斥之餘一拳敲向腦門的溫馨小搶小偷,上哪兒去啦?」

這是阿重大叔教訓想偷書的國中生後的感傷,他和社區書店老闆以「偷書事件」開啟了小書店經營的困境,也批判了商業書店的經營態度,還有日本年輕世代的價值觀。不知道為什麼,閱讀歐巴桑的故事,一直有「兩津」在商店街闖禍的感覺,那種人情味,是令人懷念的。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65044_552613404867025_3238930844448415571_n  

【早晨選書】《北斗:殺人少年的懺悔》,石田衣良

「在端爪北斗的記憶中從沒有人擁抱過他,因此他不了解人類的身體究竟是溫暖還是冰冷。



一直沒有好好讀石田衣良的小說,從書架上拿下《北斗》,其實是因為它的副標「殺人少年的懺悔」吸引了我,因為前些日子的捷運殺人事件,最近對於殺人者的動機與成長環境,有著興趣。我們都知道殺人行為有罪,但卻做出罪行,一直認為「殺人」是一種否定社會機制、甚至否定自我存在的行為,而《北斗:殺人少年的懺悔》的主角端爪北斗是個大學生,當他犯刑之後,在審判過程中,堅決要求被判處死刑,他的成長故事,是《北斗》好看的地方

北斗從小在家暴的家庭長大,不管成績好壞、行為端正與否,父母總藉口施以暴力,當他上了高中,父親往生,他變成新的施暴者,毆打他的母親。在社工人員介入下,北斗認識了義母綾子,也一起生活,只是上了大學之後,綾子發現罹患癌症,北斗買了號稱有治療功能的昂貴機能水,最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騙局,他開始了復仇計畫,要殺死那些害死義母的水公司經營者。

故事其實不算太複雜,也沒有推理小說的曲折離奇,但《北斗》吸引我的地方,是石田衣良細膩描述每個角色的心理情境、以及他們如何長成書中那付可怖的模樣。寫心理情境的部分,帶來許多驚悚,很多微小的壞念頭,促成了悲劇的開端,似乎我們也曾經有過那些轉念之間。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3279_549013138560385_9062712893790820060_n  
【早晨選書】《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以撒‧艾西莫夫

機器人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這是科幻大師艾西莫夫所提出的機器人定律,有一年高雄電影節推出一系列的科幻電影,奉策展人之命去校園巡迴,當時看了許多科幻片,也順便讀了科幻小說的歷史,艾西莫夫的機器人、基地和銀河帝國系列,就是那時候讀來的。原本只想要快速讀過,了解一下艾西莫夫的故事,沒想到第一本的《我,機器人》就「著住」了,那次電影節期間,包包裡都會放著一本艾西莫夫的小說,有空就讀。

這次貓頭鷹重新出版他的機器人短篇系列,三十幾個中短篇全部收錄,讀艾西莫夫的短篇小說,負擔極輕,尤其他不用艱澀的理論文字去建構機器人事件,而是帶著推理、懸疑去揭露每一個機器人故事,從中辯證三大法則、帶出人與機器相處的世界觀、以及人性的善惡。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6287_549090421885990_8698242102883863112_n  

【早晨選書】《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艾瑪.拉金

最近又拿出《1984》和《緬甸小日子》閱讀,很直覺就看著架上的《在緬甸尋找喬治歐

威爾》,想介紹一下。

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喬治‧歐威爾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相對於殖民地的緬甸人民,帝國警察是道德優越的象徵,有一天,歐威爾突然遞出辭職信,離開了緬甸,開始了他的作家人生,也出版了第一本小說《緬甸歲月》,書寫他在緬甸的生活、對於殖民體制的觀察,以及他創作的核心思維:壓迫與反抗。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其實是一本緬甸的政經社會觀察書,但是作者拉金很巧妙地串連歐威爾的生平、小說情節,形成一個很易讀又具樂趣的報導文學。從這本書中,也才知道歐威爾的生平,也才知道原來緬甸人稱呼他為「先知」。

●「有害國家意識形態」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020010_1  
【早晨選書】《台灣顏色》,黃仁達

這大概是未來「色彩學」的上課教材了。

101種顏色,都能表現出不同的台灣元素,每一種顏色都有攝影照片,也標上CMYK色

彩值,例如「台灣藍」=C80 M60 Y0 K45,黃仁達定義「台灣藍」是指用天然藍染植物──藍草的色素所染就的衣物呈色,又稱紺藍色。其色感穩重樸實,是代表早年移民開墾台灣的刻苦奮發、堅忍耐勞的打拚精神,也代表鮮明的歷史記憶。

一個顏色,都能延伸出台灣的故事,「墨綠色」是烘焙後的阿里山茶葉的成色;「熟黃色」是芒果甜美、芳香與成熟的色感、也是木瓜香軟、清甜、汁液飽滿及營養豐富的色感;「卡其色」對某些學校來說,至今仍代表著校譽良好、學生質優的好顏色;「大紅色」賦予吉利祥和,幸福與萬事如意的含義,也代表了在地人熱情、積極、正面與希望的精神。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種內容分析+詮釋學的書,就有莫名的欣喜,尤其黃仁達很認真地定義每一種顏色,也很認真地透過台灣詮釋顏色的不同用法,就連南方二重唱的〈墨綠的天空〉,都可以唱出台灣的墨綠色:「另在民歌歌手南方二重唱的〈墨綠的天空〉裡,墨綠則被當成心理色彩來使用,是象徵對愛情幻得幻失的鬱悶心情與色調。」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48541_549280425200323_5217731802002648054_n  
【早晨選書】《魯蛇之春:學運青年戰鬥手冊》,墨者工作室(張勝涵、黃守達、余崇任)


既然稱呼自己是「魯蛇」,那就代表得面對逆境、永遠站在既得利益者的對面,這是反抗者的自我定義。張勝涵、黃守達、余崇任三個台大研究生,從野草苺、反媒體壟斷到318運動,都在運動的前線,他們將運動中所學到的知識,包括組織、行動與網宣,整理成具有實踐能力的戰鬥手冊,是目前學運後出版的數本書籍中,最具實用性的守則。

梭羅的《公民不服從》帶來不服從運動的精神與準則,隱形委員會的《革命將至:資本主義崩壞宣言&推翻手冊》啟發我們對於資本主義與游擊運動的行動,而《魯蛇之春》則是公民運動的本土手冊,以近年的行動範例,整理出台灣的運動筆記。

《魯蛇之春》除了非常實務的運動指南,更有著大量年輕運動者對於自身與社會,還有運動的省思,「行動促使我們不僅用頭腦、更要用身體思考,不僅用理性、更要用情感思考。在喧鬧的口號背後考慮的是,縝密的論述如何簡潔地傳達;肢體衝突帶來的壓力、傷害與後續的法律責任,考驗運動者是否明白自己到底為何而戰。」

如果還驚訝於為什麼318運動能有那麼大的能量?為什麼一呼百應、青年的動員能力那麼強?看過《魯蛇之春》,我們都會理解,原來台灣的年輕人早就準備好了,他們的力量來自於日復一日的熱情投入、來自於日復一日的理性辯證、來自於日復一日對於議題的思考,以及他們感受台灣社會不公義的敏感與行動。

「現場指的不只是抗爭現場,而是廣泛的議題現場。現場,就是運動發生之處,人們在那裡受到不義的侵擾,然後運動發生,開始組織性的對抗。」

有權力的人要鞏固既得利益,因此以穩定之名懷柔民心,但魯蛇揭露其中的不公義,以個人的行動喚醒思考與革命,很久以前,我的研究所老師曾悲傷的說,台灣,不可能再有革命了。某個程度我同意老師的說法,大革命或許不會發生,然而各種涓流不惜的小革命,會在某個剛好的時空中,匯集成公民的力量,這將改變台灣。

期待參與運動的朋友,《魯蛇之春》實用性十足,可按圖索驥了解組織、動員、宣傳等面向的工作。即使不投身運動,閱讀《魯蛇之春》都能帶來極大的力量,那是三位年輕人尋找社會與自我定位的過程,他們用身體與青春,滿懷熱情迎接這個世代。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603354_549259168535782_8797912606296168334_n  
【早晨選書】《環保神明大進擊:後勁反五輕世紀終戰前夕(上)》, 陳玉峯、楊國禎


陳玉峯老師的新書到了!這一年多時間,陳老師在高雄後勁進行長時間的田調,為了明年九月的五輕停廠,規劃了「環保神明」計畫,上半冊今年率先出版,先收錄了九則專題,包括保生大帝、神農、有應公及萬應公等後勁神祉在反五輕運動中的重要角色,半屏山、後勁溪的植被調查,還有反五輕運動的高雄環保前輩們的故事。

很喜歡陳玉峯老師的文字,犀利清楚又帶著人文關懷,老師用「真正的台灣精神與人格!」來形容反五輕運動的前輩們,那是多振奮人心的長者們,1990年五輕動工,而他們也堅守著與郝柏村的承諾,要求2015年五輕停廠,這期間油雨、氣爆仍意外不斷,他們仍日日夜夜守護他們的家園,等待明年9月的到來。

反五輕運動,是台灣環保史上最重要的公民運動,那時年輕的我沒有參與,而是多年之後在媒體工作,才採訪了這些前輩。記得第一次訪問,我們約在鳳屏宮之前,劉永鈴和我聊著反五輕的過程與訴求,後勁的長輩們,他們不是知識份子、也不是擁有權力的人,他們只想要自己的家園脫離長期的石化汙染,那種真摯,每次做到石化專題,就不禁會留下眼淚。

感謝陳玉峯和楊國禎老師,他們書寫後勁的故事,而且是從民俗文化,神明的信仰,切入這塊在後勁溪旁的部落歷史,也在後勁子民的生活知識中,反省自然與開發之間的界線。一生務農做工,73歲的王信長先生,也是反五輕大將,他告訴陳老師「曬田胚」的故事:

「秋冬農作收割後,將田土剷起曬太陽,謂之『曬田胚』,田土一塊塊曬乾後,只要灌溉水流注下去,硬田土吃水吃得『嘩嘩叫』,很快地化做一灘爛泥。同理,欠缺森林庇護的山體,一旦乾旱糾塊,一逢大雨,水土流失必甚嚴重,且很可能引發土石流……」

農業的知識,帶來的是土石流預警與防範的觀念,《環保神明大進擊》尋找土地知識、素民知識,這種積極,就是陳玉峯老師令人敬仰的風範。讀完上冊,我們等待下冊的出版,也一起了解那個後勁溪畔的子民故事。


takaobooks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